破解人工智慧的審查困境:唐鳳的挑戰與思考
2025 年 1 月 29 日人權科技 發佈

# 破解人工智慧的審查困境:唐鳳的挑戰與思考

在全球科技界,來自中國的新創公司DeepSeek以其創新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模型震撼了各方。然而,這款AI模型的背後,卻隱藏著中國嚴格的言論審查機制,這一情況讓人對其真實價值產生疑慮。

## AI的崛起與挑戰

DeepSeek以低成本為特點,迅速在科技市場上崛起,引發了矽谷的熱烈討論。不過,對於許多使用者而言,這款AI在面對政治敏感問題時的自我審查讓人失望。當涉及六四事件等敏感話題時,DeepSeek會選擇避而不答,這使得其在真正的言論自由面前顯得相形見絀。

## 唐鳳的啟示

作為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在此情況下展現了其敏銳的洞察力。她提出了一種方法,讓DeepSeek能夠回答那些被審查的問題。她的這一舉動不僅是對AI技術的挑戰,更是對言論自由的深刻反思。

唐鳳的行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人開始討論,是否有可能在技術和言論自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否可以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讓AI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需求,而不被政治的枷鎖所限制?

## 言論自由的未來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言論自由的保障變得愈發重要。DeepSeek的案例提醒我們,技術的進步並不意味著思維的自由。唐鳳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契機:如何在科技創新與言論自由之間找到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期待更多的聲音能夠被聽到,更多的真相能夠被揭露。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的發展,更需要對人權的堅持與捍衛。讓我們共同期待,未來的AI能夠成為促進言論自由的工具,而不是限制它的枷鎖。

Tags: , , ,
鄭敬基遭通緝影響影視作品,反映香港言論自由危機
2024 年 12 月 26 日國際事件社會正義 發佈

# 鄭敬基的最新消息

鄭敬基,這位曾經在1980年代以歌手身份出道的藝人,如今因政治原因再度成為焦點。近日,他因涉嫌與反修例運動有關的活動而遭到國安處懸紅100萬元通緝,這一消息震驚了整個社會。

## 影視作品的急劇下架

隨著通緝令的發布,無綫電視的海外版YouTube頻道隨即將多部鄭敬基參演的劇集下架,包括2002年的《九五至尊》。這一行動不僅是對鄭敬基個人的打壓,更是一種對香港藝人言論自由的威脅。

## 從音樂到演藝的轉型

鄭敬基的演藝生涯始於音樂,但他在影視界的成就也不容小覷。從歌手到演員,他的每一步都在探索個人的藝術表達。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鄭敬基選擇了站出來,為自己和同胞發聲,這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反修例運動的呼聲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讓無數人站出來為香港的未來發聲。鄭敬基在運動期間上載了一張剪爛的無綫員工證照片,這個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他的勇敢舉動顯示了他對於言論自由的重視,也反映了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 新的生活與挑戰

近年來,鄭敬基回流加拿大並創辦了「HongKonger Station香港台」,這是一個專門為香港人提供資訊的平台。他的這一舉動不僅是為了逃避當前的政治壓力,更是希望能夠繼續為香港的未來貢獻力量。

## 社會反思與未來

鄭敬基的遭遇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香港的言論自由與藝術創作的空間。如今,許多藝人面臨著類似的困境,他們的作品可能因為政治原因而被封殺。這不僅是對個人藝術生命的打擊,更是對整個社會文化的重創。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更多的聲音來抵抗沉默,讓我們一起關注這些被壓制的故事,支持那些勇敢站出來的人。

Tags: , , , , ,
鄭敬基被通緝:藝人身份背後的政治風波
2024 年 12 月 26 日人道救援社會福利 發佈

## 藝人鄭敬基的身影與爭議
鄭敬基,這位曾經在1980年代以歌手身份出道的藝人,近年來卻因政治事件而身陷風波。他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於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張剪爛的無綫電視(TVB)員工證的照片,這一行為無疑引起了不少爭議。

## 通緝令的發佈
近日,香港警方國安處公布了一份新的通緝名單,其中包括鄭敬基和其他五名海外港人。警方對這些人提出了每人100萬元的懸賞,指控他們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這一行動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 政治背景與影響
據分析,鄭敬基被通緝的原因與他目前在加拿大的活動有關。鄭敬基正參與競逐加拿大議會,這讓許多人懷疑,這一通緝令背後是否隱含著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試圖阻止他們在海外對香港事務發揮影響力。這不僅是對個人的追緝,更是對言論自由與政治參與的一種威脅。

## 媒體反應與社會回響
面對鄭敬基被通緝的消息,媒體的反應迅速而強烈。多家媒體紛紛報導這一事件,並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許多網友對鄭敬基的遭遇表示擔憂,認為這是對香港藝人及知識分子的一種打壓。

## 媒體平台的行動
在這一事件的影響下,無綫電視的海外版YouTube頻道也開始下架多部鄭敬基參演的劇集,這一行動更是引起了大眾的熱烈討論。觀眾對於這種自我審查的行為感到不解,並質疑媒體平台是否在屈從於政治壓力。

## 未來的走向
鄭敬基的故事不僅是他個人的遭遇,還是整個香港社會中,面對政治壓力和言論自由的縮影。未來,這一事件將如何影響香港的藝人和知識分子,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 社會的呼聲
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對於言論自由和人權的關注愈發高漲。許多人開始思考,如何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保護自己的聲音與權利,如何支持那些在海外為香港發聲的人士。鄭敬基的事件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它無疑喚起了社會對於正義和人權的深思。

## 結語
鄭敬基的故事告訴我們,政治與藝術之間的界線有時是模糊的,而每一位藝人、每一位公民,都可能成為這場政治鬥爭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關注這些故事,因為它們不僅關乎個人,更關乎整個社會的未來。

Tags: , , , ,
紀錄片《國有器官》上映引發恐嚇事件,揭露中國非法人體器官移植真相
2024 年 11 月 30 日人權社會議題 發佈

在全球關注人權議題的今天,紀錄片《國有器官》於10月1日在台灣正式上映,該片揭示了中國境內非法人體器官移植的驚人真相,尤其是中共政權涉嫌活摘器官的罪行。這部紀錄片不僅讓觀眾直面這些骇人的實況,更意在喚起社會對中國政府侵犯人權行為的重視與警覺。

然而,這部影片的上映並未能平靜進行,反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恐嚇事件。自上映以來,全台各地的播映單位接獲了超過40起的恐嚇案件。尤其是即將於台北市議會播映的活動,更是頻繁收到威脅信件,內容包括揚言在會場內持刀砍人。面對這樣的恐嚇,民進黨團已經報案,並要求警方增派警力增強巡邏,以確保觀眾的安全。

紀錄片《國有器官》不僅是一部影視作品,更是一個警示,讓人們認識到在某些國家,為了利益,人的生命甚至其基本人權都可能被肆意剝奪。影片的主題涉及活摘器官的黑暗面,這是對人類道德的重大挑戰。同時,影片的釋出也引發了中國政府的極大敏感反應,明顯看出其對這一議題的恐懼與不安。

據報導,除了台北市議會,還有其他地方的放映活動也遭遇了類似的威脅,甚至有恐嚇信中提到要在總統府及文化部放炸彈。這樣的行為不僅是對言論自由的挑戰,更是對社會安全的嚴重威脅。

面對這樣的局面,國安專家指出,這不僅是對該紀錄片的威脅,更是對台灣民主價值的挑戰。影片的放映,不僅讓人們了解中國的殘酷現實,也提醒我們必須保護自身的言論自由與人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台灣社會將如何應對這些威脅,如何捍衛言論自由,將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國有器官》的上映,無疑為台灣的社會運動增加了新的動力與使命。隨著各界對此片的關注度提升,未來的討論將不僅限於影片內容本身,更將深化到對人權及自由的反思與行動。

Tags: , , ,
《國有器官》紀錄片上映遭恐嚇事件引發關注
2024 年 10 月 9 日國際社會議題 發佈

隨著紀錄片《國有器官》在全台多家電影院上映,卻傳出全台各地電影院與媒體收到恐嚇信,要求停止播放該片,否則將會有炸彈攻擊。根據警方的調查,這些恐嚇信的來源被懷疑為境外IP,並且使用VPN跳板程式進行匿名犯案。警方表示,目前所有被指稱的炸彈放置地點均未發現任何爆炸物,並強調民眾不需要過度恐慌。

為了維護公共安全,警方已加強對相關地點的巡邏及安全維護,並與影院業者建立了聯繫管道,以便及時回應任何潛在的威脅。此次事件讓社會各界對言論自由及電影放映的安全性產生了深刻的關注。高雄市長陳其邁也表達了對此事件的重視,強調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任何形式的威脅或恐嚇都不應被容忍,並呼籲治安機關強力查察。

《國有器官》紀錄片以揭露中共對法輪功學員的迫害及強摘器官的黑幕為主題,因其敏感的內容而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討論。此片獲得了多項影展大獎提名,並在放映前便已引起熱烈討論。隨著事件的發展,觀眾對該片的期待與關注度也隨之上升,反映出社會對於人權與自由問題的重視。

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影院對於是否繼續放映該片的決策也成為焦點,許多觀眾呼籲影院應該堅持播放,以表達對言論自由的支持。隨著社會對於這部紀錄片的討論日益熱烈,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類似的事件發生,成為了人們關心的議題。此事件不僅是對於電影放映的挑戰,更是對於整個社會在面對恐嚇威脅時的考驗。希望在未來,相關單位能夠加強對於類似事件的防範,保障公眾的安全與言論自由。

Tags: , , ,
《如水》網站在香港遭封鎖 引發海外港人關注
2024 年 10 月 6 日國際社會 發佈

近期,海外港人媒體《如水》(Flow HK)網站在香港的可訪問性受到嚴重影響,許多香港居民無法正常瀏覽該網站。據報導,這一事件與香港警方在9月3日向提供該網站託管服務的美國公司發送的電郵有關。此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海外港人社群對於言論自由及資訊流通的擔憂加劇。

有使用3香港和smartone網絡的用戶反映,嘗試訪問《如水》時均遭遇無法加載的情況,這無疑讓人懷疑背後是否有更多的政治因素在作祟。香港的社會氛圍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顯著變化,言論自由受到限制的議題不斷升溫,這次事件無疑是在此背景下的新一波衝擊。

《如水》作為一個致力於報導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的媒體,其內容涵蓋了政治、社會及文化等多個領域。這一次網站的封鎖,不僅影響了該媒體的正常運作,更讓廣大香港民眾無法接觸到多元的聲音與觀點。許多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他們的失望與不滿,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在削弱公眾的知情權。

在全球化的今天,資訊應該是自由流通的,而不是因為政治原因而遭到限制。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媒體選擇在網上發聲,但當地政府的打壓行為卻使得這些聲音變得渺小。香港作為一個曾經的資訊自由港,其現狀令人堪憂。

《如水》的創辦團隊表示,他們將會繼續努力,尋求其他途徑讓香港居民能夠瀏覽網站,並且會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來維護他們的權益。另一方面,許多關心香港現狀的國際組織及人權團體也紛紛發聲,呼籲保護言論自由,保障媒體的獨立性。

此外,此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網絡安全及數據隱私的討論。當前的技術手段使得監控與干預變得更加容易,未來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維護言論自由,將是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總結來看,《如水》網站的封鎖事件不僅僅是一個媒體問題,它反映出香港目前面臨的言論自由危機,亦是全球範圍內對於資訊自由流通的挑戰。在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如何保持多元的聲音及觀點,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Tags: , ,
高志凱在半島電視台的激辯引發熱議:中國言論自由與台灣問題的碰撞
2024 年 8 月 15 日國際事件 發佈

近日,前中共高官高志凱在半島電視台的專訪中,對於中國的法治、言論自由及台灣等敏感議題進行了激烈辯論。這場訪談不僅吸引了廣泛的媒體關注,也引發了網絡上的熱烈討論。

在節目中,主持人對高志凱提出了一系列尖銳的問題,挑戰他對中國人權與言論自由的看法。高志凱試圖為中國政府辯護,並強調台灣、西藏和新疆人民必須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他的回答卻顯得有些左支右絀,無法有效地反駁主持人及觀眾提出的質疑。

觀察人士指出,高志凱的辯護顯示出中國對言論自由的控制與壓制,尤其是在面對國際媒體時的狼狽表現,讓外界更關注中國在這些議題上的真實情況。鄺頌晴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外界對於高志凱的回應普遍認為,這段片段證明了中國缺乏真正的言論自由。

此外,高志凱在節目中提到,台灣的歷史與日本的關聯,並暗示一些台灣人對於台獨的堅持是錯誤的。此番言論引發了台灣網民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樣的觀點無法反映台灣多元的聲音與歷史背景。

高志凱的發言不僅揭示了中共在敏感議題上的立場,還讓人們重新思考中國與西方在言論自由上的根本差異。此事件的發酵,無疑將進一步影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並引發對於中國政府政策的再度檢視。

整體而言,高志凱在半島電視台的表現,無論是對於自身的辯護還是對於中國立場的闡述,都未能掩蓋外界對中國言論自由與人權狀況的深刻疑慮。這一事件不僅是一次媒體訪談的碰撞,更是中西文化與政治觀念的深刻交鋒。未來,如何平衡國內外對於這些議題的看法,將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Tags: , ,
高志凱在半島電視台專訪中引發熱議 言論自由與中國人權問題成焦點
2024 年 8 月 14 日公共安全國際事件 發佈

近期,中國外交智庫高層高志凱在半島電視台的專訪中,因其對於言論自由及中國人權問題的發言,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在這場專訪中,高志凱面對主持人的尖銳提問,尤其在談及台灣和新疆等敏感議題時,表現出的狡辯和不安,使得現場觀眾對他的觀點產生了強烈的質疑。

高志凱曾任鄧小平的英文翻譯,自1983年以來,他在中國外交部的工作使他成為中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專訪中,他重申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這一說法引來了現場觀眾的嘲笑,並引發了網絡上的熱烈討論。

在專訪中,主持人不斷追問高志凱有關中國的法治和言論自由的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挑戰了中國政府的立場。高志凱的回答常常顯得牽強,而其言辭中反映出的不安,無疑暴露了中國在這些問題上面臨的巨大壓力。觀眾對其言論的反應,不僅體現了對中國政府的質疑,也反映了對於言論自由的渴望。

這段專訪的視頻隨即在網絡上瘋傳,許多觀眾對高志凱的言辭進行了評論,指出其辯解的薄弱與矛盾,並強調了中國在言論自由方面的缺失。這一事件不僅引發了對高志凱個人的討論,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中國人權的現狀。

在全球言論自由受到重視的當下,高志凱的言論與行為無疑成為了反映中國政權面對內外挑戰的一個縮影。專訪中的激烈對話,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一面,以及其在推廣自身觀點時所遭遇的困境。此事件或許將成為未來對中國政府進行審視與批判的重要範本,讓更多人重新思考關於中國的話語權及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

Tags: , ,
面對假訊息攻擊 林飛帆堅決捍衛言論自由與個人名譽
2024 年 8 月 10 日政治社會 發佈

近期,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遭遇了一波針對他的網路假訊息攻擊,這些不實言論不僅涉及他個人的名譽,還對社會的言論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面對中國大陸將他列入“懲治頑固台獨分子”名單的背景,林飛帆的處境顯得格外艱難。

據報導,隨著該名單的公布,林飛帆在社群媒體上遭到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抨擊與造謠,包括被指控涉及性交易及高薪等不實指控。這些假消息迅速在網路上擴散,造成了公眾對他的誤解與質疑。林飛帆對此表示,這些攻擊是明顯的系統性行為,意圖抹黑他的形象,並且已經正式向警方報案,誓言不會姑息任何造謠者。

在這一事件中,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也表達了對林飛帆的支持,並強調應該抵制這種不實信息的傳播。他們呼籲社會大眾和媒體在面對網路訊息時要保持警覺,不要輕易相信並傳播未經證實的內容。

同時,刑事警察局也對此表示,將全力依法偵辦這類不實言論的案件,並重申尊重民眾的言論自由,但對於惡意的誹謗行為絕不姑息。此舉不僅是對林飛帆的支持,也是對整個社會言論環境的維護,旨在保障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路造謠的問題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普通民眾,都有可能成為不實言論的受害者。林飛帆的遭遇提醒了我們,在享受自由言論的同時,必須對信息的真偽保持高度警覺。

這場風波無疑讓林飛帆的工作與生活多了幾分壓力,但他毫不退縮,堅持用法律手段捍衛自己的權益。林飛帆的勇敢行動,或許能夠引起社會對網路假訊息的重視,並促使更多人站出來捍衛真相與公義。

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有效辨識假消息,提升公眾的媒體素養,將成為未來我們共同的挑戰。只有當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夠創造一個更加透明與真實的言論空間。

Tags: , ,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遭假消息攻擊 堅決反擊
2024 年 8 月 9 日政治社會 發佈

近日,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面對中共當局的威脅,毅然決定站出來捍衛自身名譽。他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被中共列入「懲戒頑固台獨分子」名單後,網路上出現了一連串針對他的假消息,內容不堪入目,甚至包括召妓被捕的荒謬指控以及對於他薪資的誇張謊言。這些假消息不僅意在抹黑他個人形象,也反映出中共對於台灣民主人士的打壓行徑。

林飛帆指出,這些假訊息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中共當局對於持不同政見者的系統性攻擊。他強調,面對這樣的挑釁,自己不會再姑息,已於8日晚間正式向警方報案,希望能夠追查這些造謠者的真實身份,並對其進行法律制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林飛帆之外,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也遭遇類似的網路攻擊,並且收到了死亡威脅,讓人更加擔憂言論自由與個人安全的問題。兩位民進黨人士的遭遇,顯示出在台灣面對中國壓力下,持不同政見者所需承受的風險與挑戰。

在這個數位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假消息的泛濫不僅對個人造成傷害,更可能對社會的穩定產生影響。林飛帆的勇敢發聲,提醒了社會大眾對於假消息的警覺,也呼籲大家應該共同抵制這些不實資訊,維護真相與公義。

隨著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假消息的傳播變得更加難以控制。為了保護自身權益,林飛帆呼籲所有人要對網路信息保持批判性的思考,並在面對不實資訊時勇於發聲。同時,他也期待社會各界能夠攜手合作,共同抵制假消息,營造一個更健康的網路環境。

林飛帆的行動不僅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名譽,更是為了守護言論自由的價值。他的勇氣值得每一位關心民主與自由的公民學習。面對中共的威脅與挑戰,台灣的民主力量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夠抵禦外來的壓力,維護我們的社會與價值觀。

Tags: , ,